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专家提出: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需“招安”民间金融
从2011年至今,民间借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,中小企业主“跑路”事件时有发生。“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。”全国人大常委、民建中央副主席、经济学家辜胜阻对此表示,如果缺乏足够的引导和规范,民间借贷市场可能发生“异化”,成为“高利贷”滋生的“土壤”。
辜胜阻24日在此间接受采访时指出,“路跑”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
“两多两少”纠结: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、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。
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,由于楼市限购、股市低迷、存款负利率,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,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,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;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,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,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,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。
也正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,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“高利贷化”。
辜胜阻认为,民间资本的“高利贷化”将加大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,扰乱民间金融市场正常秩序,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有序运行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巨大隐患。为此,要大力规范民间借贷市场,促进民间金融“阳光化”、“规范化”。
他指出,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“招安”,要多疏少堵、因势利导,使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,从而构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“门当户对”的金融格局。
有统计显示,2011年1-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,其中温州以84起居首。此外,江苏、内蒙古、陕西、福建等省份许多地方也出现“高利贷”之风。(完)